仁爱读书会
书·图书馆
小的时候接触书是从《宝宝字典》开始的,通过读它我学会了很多人生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了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至今我都对那本书还是很喜欢。再然后我就上学了,看得书基本上就是课本了。不过那也叫读书嘛,但那个时候的读书不过是一种功课罢了,并没有从中获得有很多的乐趣。
到了初中,学了篇课文叫《葫芦僧错判葫芦案》,在我的意识里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文学名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红楼梦》的名篇。《红楼梦》我想我是从那时起迷恋它的吧。贾宝玉与大观园众女子的感情纠葛深深地吸引了我。 记得家里好像有几本《红楼梦》,翻箱倒柜的把它们找了出来。由于年代久远,它的扉页已经泛黄,而且闻起来有种浓浓的书香味。我如饥似渴的抱起它来看。结果大失所望,整篇整篇的文言文,我实在看不懂。最后没办法,缠着妈妈给我讲。“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阿房宫三百里抵不上金陵一个史”
中考完后,也不知从哪里找来了本巴金的《家·春·秋》。当看到鸣凤跳湖自杀不能和新民在一起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为了书中的人物而哭,而且哭得是那么的伤心。还被爸爸撞见了,爸爸很着急的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他怎么怎么了,然后爸爸笑了,说女儿长大了。
高中以前就零零散散看了这么几本书。到了高中,办了张借书卡。记得那天第一次来到图书馆,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书,想到可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感觉是那么的兴奋。于是乱七八糟借了许多书,什么《世界各地奇异民俗》《歌德巴赫猜想》《神农架》《哈克贝里芬恩历险记》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叛逆的年龄,叛逆的思想,看得书都是乱七八糟的。谁知好景不长,我们那侦探似的班主任竟然知道我都借了什么书,找我谈话,告诉我应该借些与学习有关的书。自己想看什么书竟没有绝对的自由,还被人监视,想想都后怕,于是我的图书馆生涯到此结束了!以后只是零零星星看了点书,或是借的或是自己买的。比如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韩寒的《零下一度》《三重门》,没看多少。高三几乎没看几本书,忙于高考嘛。
我与图书馆的缘份来得那么晚,去得又那么早。
高考完后,闲于无事,又去了图书馆,借书看来消磨时间。在没人要求我去背诵,也没有人要求我去强记的时候,书里的一切反而都自自然然地走到我眼前来,与我似曾相识,却又一见倾心。原来,我所有的遭逢,所有曾经使我哭过、笑过也挣扎过的问题,这书里早就有了记载。翻开它们发现,在每一个段落里都有等在那里的惊奇和喜悦。
于是我觉得我越来越离不开书了,它就像一个老朋友,时不时地我希望从它那里得到慰籍和共鸣。上了大学,有了很多的空余时间,可以尽情地看书了。我想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能够在手边有一本书,并且不为什么特别的目的而想时时去翻开它,实在是一种很奢侈的快乐呵!
英语3班 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