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读书
被思考的人生
08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班 张子维 从我开始接触文学的那天,就在不停的辩解人生的话题:是幸福的,是苦涩的;是纷繁的,是淡然的;是激情澎湃的,是碌碌茫然的。总之,二十年的生涯,我不断的寻求着这个易变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了,求解人生,在乎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中途冥思苦想的过程。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太多人过度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幸福。也有太多人过度的宣扬自己的不幸,家庭的不幸。然而生活真的仅仅徘徊于这两个对立面之间么?这又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有人说,人生的味道有种淡淡的幸福,淡的犹如深夜中的星星,恍恍忽忽,隐隐约约,闪闪烁烁。犹如城里的月光,朦朦胧胧,清辉洒满整条街道。可我显然没有感觉到。日复一日又一季,年复一年又一年,又老了一岁。苍老的是年龄,成长的是经历,成熟的是心智。 时过境迁,过去的故事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即使别人会提起,自己也不愿再回忆,因为崭新的生活早已让我们马不停蹄。
有人说,人生的色彩是以灰色为基调,命运昭示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虚妄而已。人当劳作畜当耕,暗地想想,也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可我也没有感觉到,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但当我们将这有限的长度微分,每一个基点都可以成就我们的一个梦想,累加起来就是让人可歌可泣的人生。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部读起来让人沉重的小说。
茫茫宇宙,芸芸众生,人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味呢?人生是短暂的,大多不满百年,从有意识的生存劳作,到无奈的空手而去,好像活着的本身就是一场游戏。然而,我们谁也醒悟不了这种哲学生态。我们每个人都以安生处顺的道家态度从一而终的,让身体在这个匪夷所思的世界里存在着。而在年迈衰老之时,静静地等待生命在人生舞台上的谢场,沉默的接受死亡。也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更多的政治强人百般寻求不死药,试图改变被天注定的规律。我最先接触的是《活着》的同名电影。影片那样平静,夹杂着缓慢的冰冷的叙述,让我再一片压抑的心境中摒弃了身边的现实,幻想着,归宿到那凄凉哀伤的处地。面对这样的场景,我甚至怀疑影片夸张了原著小说,增添了太多精心打造的悲怆,以此来博得人们的同情,赚取更多的眼泪。于是我不安地拿来原著,慢慢的翻开……然而,令我惊叹的是,电影甚至打折了小说里让人肝肠俱断的绞心,那种靠个人幻想来折磨自己的心坎是电影中再精悍的演技也不能变现出来的。
没有人能够战胜时间,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战胜其他生命。生命的高贵之处在于,它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屈服。余华告诉我们的是,生命中其实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的本身就是活着。在千年不变,万年不灰的时间下,生命显得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其实在沧海桑田落定尘埃之后,那浮华的名姓还存有几多含义呢?然而生命又是伟大的!时间,生命,历史是三位一体的。在这个以耶稣诞辰为时间原点的领域中,一切生命都像耶稣一样神圣。人生给予活着的本质,便是一种度量。它不能用任何权度来衡量,只能被理解,被感怀。在内心浮看着天空中的灰色,也不会嫌它难看了,反而喜欢上这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黯淡。因为知道雨过天晴的大地,会清新怡人!-